近年来,我校扎实推进开放办学战略,积极寻求国境外的战略合作伙伴,由传媒学院21名师生组成的波兰访学团于7月10日下午抵达波兹南机场,前往波兰密兹凯维奇大学,开展进行为期16日的访学交流之旅。利用暑期的天时,占据中欧安静和迷人的地利,又实现了传媒专业学习的人和,传媒学子自此展开一段完美的波兰之旅。
2016年7月9日,德国汉莎航空的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,途中经停德国慕尼黑机场,经过长达30小时的旅程,我们终于到达波兹南。乘坐密大为我们准备的班车前往格涅兹洛的密大分部。
来到学校恰逢晚餐,对于波兰的饮食文化,真的有种很不一样的体会。初来乍到的我们看到如此贵宾级的待遇顿时吃了一惊。每天充满异域风格的美食也让我们赞不绝口。浓汤热茶,洋溢着波兰人的热情好客。面包热肠,让我们过足了西餐瘾。精致的铁质餐具,精心的餐盘布置,宛若宫廷式的盛理款待。烛光浮现,盛宴开始。同学们回忆着西方礼仪,活用其中,煞是其事。在这里,不再是口与胃的将就。就餐,乃全身心的享受!
波兰人吃饭的习惯,先吃前餐,包括凉菜、小吃,餐后喝汤,汤后上主菜,撤掉主菜后吃甜点并喝咖啡或红茶,严格按照一道道程序,且会有服务员一直忙前忙后,有时用餐会持续很长时间,长得我都想去帮他们整理整理。汤类中波兰人最钟爱的是有那种酸酸味道的“酸汤”,即红菜汤,是一种由甜菜头炖制的汤,还有就是酸面汤和酸圆白菜汤了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Zurek。
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,密大特意给我们准备了升旗仪式。去国怀乡,竹杖芒鞋轻胜马。看到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冉冉升起,我们不禁热泪盈眶。此时国歌是我们共同的旋律。
在密茨凯维奇大学格涅兹诺分部我们进行了几天的课程学习,主要是波兰语的学习与波兰的历史、地理、文化。Szymon, Nowak, Kamil, Krzysztof, Beata, Stanislaw, Michal,这些老师分别带领我们领略波兰语言、地理、历史、文化以及电影。密大还特地邀请了一位在波兰工作的中国老师——韩老师为我们讲解波兰。虽然时间很短暂,但足够我们对波兰的教育体系有初步的了解。
户外烧烤在波兰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。在校方的精心安排下,我们与波兰的老师与同学,在天鹅湖畔的绿草茵上,架起烧烤架,开始了BBQ派对。中波两方,谈笑风生,畅天地辽阔。杯举雅行,结波中情谊。投入其中,开阔眼界,体验别样的欧洲风情。
除了在校学习,我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波兰的多个城市,从克拉科夫到华沙,从古城到现代都市。在波兰,历史风情无处不在,从马车夫的服饰到坐骑的披挂,乃至轿身装饰皆为一派中世纪古风,各式中世纪风格建筑,一天之内就能完成一次几个世纪的文化、艺术、风情穿越。
波兰是欧洲现代教堂最多的国家,随处走走都不乏教堂的身影,罗马、哥特、巴洛克式,风格各异,是宗教象征,是艺术瑰宝,更是波兰人民精神寄托之处。同时,这里又是中东欧的中心,汇聚着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民。他们携着自己国家的国旗,唱着国歌或是当地的民族音乐,在广场上自由穿梭。碰到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会热情地互相打招呼。虽然摩肩接踵,但是我们却不会觉得拥挤烦躁,而是满怀期待与他们相遇,在这里我们带着自己的情怀汇聚一堂,是一场国际盛宴。
在波兰最惊喜的,是去参观波兹南的孔子学院。在这里我们能用中文自如地与波兰甚至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。而他们对中国的熟悉与热爱也让我们惊讶——说着一口地道的汉语,去过中国的很多城市,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,喜欢吃各色的中国菜,并对中国的生活有憧憬、有怀念、有追寻。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是他们人生最好的写照。
我们匆匆与人见面,最终匆匆分别,当我们慢慢习惯异地的文化,慢慢习惯每晚在一起谈天说地,最终还要说再见。那天一行人在华沙城堡广场,五星红旗在我们头上反转如一把刻度尺,我们在它下面合影,为16天的友谊。此时国家也随之成为一个符号,陪我们走过的人与事才会熠熠生辉。
将最美好的祝愿送给远在波兰的朋友与同行团队中的每一位。后会有期。
文/方蕙
审稿/何睿